信仰是精神的高塔
2013-03-26 20:48:00  来源:《时事报告》2013年03期
 

余秋雨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办公室里,有这么一条座右铭:“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云。”

  人一般看事物会有3种视角:俯视、平视和仰视,这3种视角都是我们需要的。现在很多人富裕起来,底气也足了,于是习惯了俯视,喜欢居高临下地看周围事物,如同我们爱看喜剧。喜剧的特点是中心人物的水平都比我们低,他们讲的错话、出的洋相,都让我们有优越感,俯视欲望得到了极大满足。除了俯视,我们更多时候是平视,但就是缺少发自心底的仰视。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类总要抬起头来仰望一些高于我们一切的东西,并在那里找到我们的共识。”这东西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信仰。信仰的“仰”字非常重要——信仰就是一座高塔,是全人类需要共同抬头仰望的东西,是我们所有人心灵交汇的制高点;信仰不仅高于我们自己,更高于所有人。信仰的崇高还在于,我们不会想去超越,也不必超越它。有了精神信仰,人心就会坦然,世界就会安宁。人类文明本无力自守自卫,只因为有信仰的存在,才保持着文明的延续,否则早已被野蛮所吞噬。

  对于个人来说,精神信仰为什么重要?我曾与美国企业家贝林进行过一次很有意思的对话。

  贝林说他年轻的时候,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多”:钱要多、工厂要多,随着美国的快速发展,他很快就达到这个目标了;之后,他改去追求“好”:衣食住行都要名牌,产品也要做得比别人好,这个目标他又很快达到了;然而,他并不满足,改为追求“独”,他不要名牌了,城堡、游艇、汽车、服装等都要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我们看来,他是很厉害了,因为当他把这些逐一实现的时候,还不到60岁。可是那时,他忽然觉得自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眼前一片茫然,竟然有了想要自杀的念头。

  直到2000年,他坐着私人飞机去越南,听从了下属的建议,顺便带了很多轮椅过去捐赠。这些轮椅给很多残疾人带去了幸福感,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他说,当小女孩坐上轮椅逐渐学会操作时,眼中所放射出来的生命光彩让他深受感动。贝林感到,自己能够为其他生命带来益处,让生命变得更美好,那才是自己活着的意义所在。后来,他来到津巴布韦发轮椅。城市的一边是沙漠,人要走两天两夜才能走出沙漠。他看到一个黑人青年背着一位黑人老太太前来领轮椅,他就问青年:这是你的母亲?青年说不是,他们之前根本就不认识,只是因为老太太想要领轮椅,但没等到便车过来,黑人青年就把她背过来了。这又让贝林认识到一个道理,以前他一直以为有钱才能做慈善,现在看来,凡人也能有善举。

  经历了这两件事后,贝林之前由“多”、“好”、“独”构建起的价值体系轰然倒塌,他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所在——尽自己所能为其他生命带去爱与善。他的人生不再迷茫,直到现在,他都在一心一意地做慈善。

  所以我想,人就是需要这样的精神信仰:生命对于生命无偿的帮助,也就是我们说的大爱和至善。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一个积累至善与大爱的过程,也正是历史上无数点点滴滴、没有留下痕迹的大爱和至善,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我们当然也要为后世百代,为全人类积累善与爱。设想一下,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去争取“多”、“好”、“独”的话,世界也许会变得很富裕、很光鲜,但在精神上我们是贫瘠的、空虚的。用大爱、至善作为精神信仰的人,大多活得充实、高尚;人一旦找到它,人生就会很轻松,就突然知道了活着的意义。

  反观现在的社会,每个人离真正的信仰还有一些距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中,还有不利于我们追寻信仰的障碍。现在好多家长把孩子考上美国名校当作信仰,这绝对是一种谬误。把一个具体、实在的目标当成信仰,是我们追寻真正信仰的第一个障碍。很多家长在“信仰”达成之后,反而更加不开心,因为他们看到,在美国很多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在做普通工作,生活得也很辛苦,并非当初想象的那样,家长们的“信仰”一下子就崩塌了。这提醒我们,一定要避免把信仰世俗化,切忌把信仰误认为是可达成的目标,把功利的目标当成信仰。

  第二个障碍是,我们常把成功当成精神价值的终点,当成信仰。成功既没有标准,也难以包容大爱与至善,因而不能称之为信仰。我常说,成功其实属于不思考成功的人,思考成功的人反而很难成功,因为成功本不应该成为人生坐标。

  我们为了成功,把谋略当成了文化,把中华文化阴谋化、策略化,教人怎么钩心斗角、使用手腕,这样的后果很严重,不仅会让外国人对我们的文化产生深深的误解和恐惧,也影响了我们的言行,还会影响子孙后代,成为追寻真正信仰的第三个障碍。

  第四个障碍是把民粹当成了精神信仰。网上的发言,不完全等于民意,也不等于民心,更不等于真理。一些人容易受民粹情绪蛊惑,抛弃内心追求随波逐流,从而离信仰渐行渐远。

  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以至善大爱作为精神的高塔,树立起我们崇高的信仰,让我们在互相关照的过程中,一起抬头仰望星云,不断接近它,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慢慢地和合了。

  (摘编自余秋雨在“扬州讲坛”所作的“文化的精神信仰”演讲)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