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垃圾桶里的大智慧
2013-08-08 09:28:00  来源:《时事报告》2013年08期
 

垃圾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也许很难想到,这小小的垃圾桶里也蕴藏着大智慧和大道理。

 

垃圾桶哲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到基层调研时,常掀开居民区的垃圾桶看看。起初随从人员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是因为每当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地方上出于一些考虑,一般会提前进行安排和布置。个别地方为了“蒙混过关”,会给贫困户的家中搬来新家电,在厨房中摆上鸡鸭鱼肉等,以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然而,这些经过“包装”的调研点并不能反映出老百姓生活的真实状况,反倒是不太惹人注意的垃圾桶却藏着一些线索:老百姓生活物资丰富了,随之产生的垃圾数量就多了,种类也会很丰富;消费水平提升了,垃圾也会相应“升级”。如果一个家中满是鸡鸭鱼肉的居民区,垃圾桶里却找不到相应的垃圾,那么调研时看到的场景就该打一个问号了。这就是垃圾桶哲学,是调研时尽可能了解真相、避免被“糊弄”的智慧,也是对当下某些地方盛行的形式主义的无声批评。

垃圾桶哲学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作为上级时,要有真正深入群众的踏实作风,也应有调查研究的真本领;既要有掀开垃圾桶的求实精神,又要有从垃圾桶里看出发展实际的能力。作为下级时,要把心思、精力花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谋发展、富百姓,而不是在领导调研前“临时抱佛脚”,因为一些看似完美的“包装”,终会露出马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到基层调研时,常掀开居民区的垃圾桶看看。起初随从人员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是因为每当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地方上出于一些考虑,一般会提前进行安排和布置。个别地方为了“蒙混过关”,会给贫困户的家中搬来新家电,在厨房中摆上鸡鸭鱼肉等,以给领导留下好印象。然而,这些经过“包装”的调研点并不能反映出老百姓生活的真实状况,反倒是不太惹人注意的垃圾桶却藏着一些线索:老百姓生活物资丰富了,随之产生的垃圾数量就多了,种类也会很丰富;消费水平提升了,垃圾也会相应“升级”。如果一个家中满是鸡鸭鱼肉的居民区,垃圾桶里却找不到相应的垃圾,那么调研时看到的场景就该打一个问号了。这就是垃圾桶哲学,是调研时尽可能了解真相、避免被“糊弄”的智慧,也是对当下某些地方盛行的形式主义的无声批评。

垃圾桶哲学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作为上级时,要有真正深入群众的踏实作风,也应有调查研究的真本领;既要有掀开垃圾桶的求实精神,又要有从垃圾桶里看出发展实际的能力。作为下级时,要把心思、精力花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谋发展、富百姓,而不是在领导调研前“临时抱佛脚”,因为一些看似完美的“包装”,终会露出马脚。

 

 

垃圾桶理论

城市里人们随意丢垃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管理者。荷兰的一个城市为解决这一问题,购置了大量垃圾桶安放在街边,但人们还是不愿意多走两步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市政府为此尝试了许多解决办法。第一个方法是把对乱扔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欧元提高到5欧元。可是,在人流密集的街头,执法者很难抓住“现行”,更谈不上罚款了。于是,市政府实施了第二个方法:增加街道巡逻人员。这一办法成本高,效果还是不太显著。后来,有市民出了个主意。他设计了一种装有感应器的垃圾桶,每当垃圾被丢进桶内,感应器就会自动启动放音机,随机播放一则故事或笑话,内容每两周更新一次。这个想法得到了市政府认可,街道上的每个垃圾桶很快都被装上了感应器和放音机。这种垃圾桶一出现就吸引了大量路人的关注,他们为听到一个段子,纷纷主动上前丢垃圾,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这则故事反映的是管理学中一个经典的道理——垃圾桶理论。这一理论告诉管理者,要想引导人们做一件事乃至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激励手段远比惩罚手段有效。惩罚手段既费人力,又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使得管理成本不断提高,最终导致制度丧失约束力。而激励手段则重在激起人们的兴趣,形成自觉习惯,进而达到管理者期望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