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如何引导舆情
2013-09-05 09:14:00  来源:《时事报告》2013年09期
 

  ◎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  王国庆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坚持“两条战线”并肩作战,一手抓事件处置,一手抓舆情引导。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情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媒体规律,使其成为舆情的“导航员”,谣言的“粉碎机”。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自媒体四处开花的舆情传播新格局下,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应对与引导能力成为考验地方党委政府危机处理能力的一把重要标尺。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舆情引导不力,小事酿成大事,大事闹到不可收拾,严重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发展稳定大局,教训深刻。分析总结近年来的一些案例,我认为要做好突发事件中舆情引导工作,有几点值得高度重视。

  一要树立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工作与事件处置同等重要的观念。有些同志依然在突发事件中要么放任舆情肆意发展不管不顾,要么还习惯于用以往“捂”“封”“堵”“删”的老一套。其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把自己搞得越来越被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坚持“两条战线”并肩作战,一手抓事件处置,一手抓舆情引导,将权威信息发布、媒体采访服务管理、舆情分析研判等舆情引导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地方或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事件处置和舆情引导工作理所当然的第一责任人、“总指挥”,不仅要提出要求、强调原则,更要亲力亲为,直接过问、具体参与,特别是发生一些涉及面大、影响范围广的重大突发事件时,还应充当第一新闻发言人,亲自出席新闻发布会或接受记者采访,以提高所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增强舆情引导的有效性。

  二要有懂媒体、懂专业的“新闻官”团队负责具体工作。一些情况比较复杂、影响较大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根据需要建立一个由各有关方面专门人才组成的专业“新闻官”团队负责舆情引导工作。按照近年来实践总结出来的“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工作原则,“新闻官”团队应在第一时间介入,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情况及相关舆情,及时启动新闻应急预案,设置舆情引导议程,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序组织媒体采访报道等方式主动进行舆情引导,牢牢把握主动权,为事件的妥善处置营造有利的舆情环境。同时,“新闻官”团队中还应有懂得如何在镜头和公众面前应变、说话的“新闻发言人”,避免“雷人”“雷语”引发新的负面舆情。

  三要通过科学调控掌握的权威信息引导媒体报道,营造有利舆情环境。权威信息是影响媒体报道、引导舆情的重要资源。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今天,突发事件发生必然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当事人、旁观者会利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随时、随地、随意”地传播消息。一旦权威部门“失声”、权威信息滞后,往往形成谣言满天飞、负面舆情井喷的现象。因此,事发地党委政府和事件处置主管部门要抢抓时效,在第一时间把手中掌握的、媒体和公众渴望获得的权威信息发布出去,抢占舆情制高点。近年来的成功实践证明,通过调控权威信息来调控舆情,用权威信息这根“缰绳”去牵住舆情的“牛鼻子”是行之有效的。

  四要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善待、善用、善管媒体。“欲影响社会,必先影响媒体”。媒体是影响公众、营造有利舆情的重要资源。谁懂得利用媒体,谁就能赢得引导舆情的主动权。学会同媒体打交道,首先要懂得媒体和公众的需求是什么。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情主渠道作用,把他们当合作伙伴、“客户”,提供优质新闻线索和采访服务,借助他们的强大平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原原本本、及时充分地传递给公众。对于互联网等新媒体,要积极探索其特点规律,创新管理和利用思路,赋予其了解公众意见、疏导公众情绪、凝聚公众共识等多元功能,主动发声、理性交流、良性互动,使新媒体成为舆情的“导航员”,谣言的“粉碎机”,真正将新媒体打造为突发事件舆情引导工作的新平台、新阵地。

  (本文摘编自《党委中心组学习》2013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