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形势的方法谈:思考中抓住联系
2015-04-22 15:00:00  来源:
 

  曹勃亚

  抓联系,是观察形势的基本方法。中国“网络掌门人”鲁炜前些时候到美国参加互联网论坛,其间到访脸书公司。总裁扎克伯格不仅说“普通话”陪鲁炜参观,更特意在桌上放了一本习近平著作的英文版。扎克伯格说,他正鼓励自己的同事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扎克伯格要看习近平的书,自有他的道理,他知道,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念和美国公司是有关系的,其内在联系,正是自己的商机。

  今天,抓联系更难了,过去可以在一个小地方摆平的事,现在却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世界变小了,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却更多、更复杂。要想拨开迷雾,耐心地了解事物的相关性、复杂性,必须花气力架起相互联系的桥梁。

  形象地说,抓联系有8个字:“思前想后、左顾右盼。”“思前想后”是纵向思维,思考来龙去脉,体现认识事物的“长度”;“左顾右盼”是横向思维,寻找相辅相成,展示认识事物的“宽度”。这里从“见微知著、串联认知、角度转换”几个方面,试着寻找一下联系的奥秘。

  见微知著,是从微观演绎到宏观,在现实与未来之间建立联系的思维方法。它反映了人对形势发展的敏锐性,体现发现量变到质变关键点的能力。诚如古人所言,“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我们常说的“由点到面”“以小见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也都是这个意思。具体方法,可从关注节点、关注首次、关注转折入手。节点,是旧事物和新事物联结之点,常被人们称为“开局”之时,意味着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都是重大的历史节点。首次,则是阶段性演进的标志,常常孕育着发展新变化和新阶段的到来,如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转折,是时代带有根本性变化的关键点,从而扭转形势发展的走向,如反腐。

  串联认知,就是把自己对形势的认知串起来,建立起关联。一个人开始学习时,一定是先学一个一个的知识点。什么时候才有进步呢?就是能够清晰地把所学的东西像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前CEO乔布斯就说,他在上大学时,是不可能把未来的许多点连接起来的,只能在回首往事时才能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你必须相信在未来,这些点将得以连接。简要说,串联有两种情况:因果与相关。

  从纵向看,体现联系最常见的是因果关系。我们在分析形势时,要针对当前事件发展,一方面追根溯源,想想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都涉及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怎样连接起来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考虑接下来事件会如何发展?有几种可能?影响下一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等等。俗话说“事出有因”, 因果关系十分复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变化多端。有的大事件,影响因素成千上万,解释的理论多如牛毛,强找因果关系很难。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你所认识的因果关系就很容易变异。比如“种瓜得瓜”,“种了瓜”,但是种子被小鸟叼走了再不小心丢下一颗豆子,信息蒙蔽,就不知为何“种瓜得豆”。所以,研判形势时,找到“想不到”,研究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发现背后的为什么,至关重要。

  从横向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响事物的相关因素大大增加。《大数据时代》一书作者舍恩伯格就说:“相关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更多回答“是什么”,在更大范围内,把握新联系。了解形势,寻找相关性,也是一种跨界思考。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个重要特征是打破学科的界限,在交叉学科产生的成果越来越多,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奖都体现了跨学科的特色,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把化学反应“搬进”计算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方式。像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大学加强通识教育,都体现了跨界学习思考的新尝试。

  角度转换是发现联系的好方法。世界是个多棱镜,欣赏也要多角度。即使对同一件事,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左右我们对形势的判断。一个人用什么角度看形势,涉及他的利益、价值观、经验的积累等诸多方面。所以,看形势要坚持多角度看、站在别人角度换位看、反向看、假设看、向回看、向前看,等等。分析形势的高手,一定善于倾听。有人就评论说:“基辛格能够与六个观点截然不同的人会面,然后说服所有六个人。”

  把握形势的方法一共写了4篇,算是抛砖引玉。需要强调的是,所谓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重要的是在实际中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构建自己独特的思维路径。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