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江省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
2014-06-09 14:10:00  来源:《时事报告》2014年06期
 

本刊记者闵勤勤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2013年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引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

  昔有“大禹治水”,今有“五水共治”。2014226日,浙江省“五水共治”现场会在金华召开。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对金华的信任和期盼,更是对金华的鼓励和鞭策。2013年,随着一系列抓治水、促转型“组合拳”的铿锵落地,金华已经提交了一份上佳的成绩单:全市37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市界出境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首次实现市、县年度流域考核全部合格。可以说,“五水共治”在金华形成了声势,打开了局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那么,金华治水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的记者专门走访了金华,并对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进行了专访。

  记者:“五水共治” 的主要着力点在哪里?金华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徐加爱: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但源头在岸上,根子在产业。最大的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二是生活污水,三是养殖污染,特别是工业污染对水体污染最为严重。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据测算,我市印染行业产值占全市GDP8.23%,但废水排放量占31.15%;造纸行业产值占全市GDP3.04%,但废水排放量占全市的20%。我们算了一笔账,这些污染企业上缴1块钱的税收,今后我们要花60块钱的治理成本,是得不偿失的亏损买卖。“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摆在第一位;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分别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为此,我们把治污水作为主要着力点来抓,从最难处着手,从最脏的河流治起,彻底扼杀污水这个最大的元凶,撕开一个缺口,带动整体突破。

  一是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在偷排污水。打个比方,一个规模很小的电镀厂,一天差不多要产生废水200-300吨,不算购买污水处理设备的钱,光是处理每吨废水的价格,就要1620元。一个日产废水200吨的小电镀厂,每天偷排废水就是3200元。对这些违法行为,我们采取了“哪个部门处理快就叫哪个部门上,哪条法规最给力就用哪条法规套,哪种处罚手段重就用哪种手段来”的方法,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出重拳,决不允许“企业污染、社会埋单”。

  二是切实加强重污染行业整治。我们以“四个100%”为目标(即排查100%,杜绝隐患、不留死角;执法100%,从严从重、不留情面;整治100%,该关就关、该停就停;转型100%,优化结构、集聚提升),强力推进电镀、印染、造纸、化工、制革及水晶等重污染行业整治,绝不给违法排污企业留生存之地。举个例子,我市浦阳江素有“浙江小黄河”之称,水晶产业是当地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水晶行业也带来了严重污染,2006年以来浦阳江的交界断面水质一直处于劣五类,被称为“牛奶溪”“垃圾河”,浦江县因此两次被戴上区域限批的“帽子”。从去年开始,我们全面打响浦阳江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关停取缔水晶加工企业14197户,流域水质及其50条支流水质均大幅改善。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广,治理起来难度很大,我们采取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加强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办法来解决。比如我市传统的畜禽养殖大区金东区,有大小养殖场(户)近2000家,生猪年存栏33万头,出栏41.5万头,奶牛近万头。特别是金东区源东乡就有1200多家,畜禽养殖给农民增收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去年9月份以来,金东区启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在短短5个月内,关停拆除禁养区内养殖场(户)1243家,环境得到大幅改善,老百姓拍手称快。

  四是大力开展“双清”行动。即“清洁河道 美丽家园”和“治砂清水”专项行动。黄砂整治问题一直是个民生焦点,轧砂过程中的扬尘、原料砂分筛和水洗过程中的污染,对老百姓的生活和水体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开展黄砂整治百姓都十分支持。比如兰溪市借助治水东风,集中3个月时间全面推进黄砂专项整治,砂场数量由181家缩减为7家,彻底改变了原来砂石行业“无证、无税、无人管”的“三无”现象,并且新设砂场10年经营权所得的1.86亿元,全部用于治水工作。

  记者:我们了解到,金华今后三年预排“五水共治”项目744个,总投资438亿元。请您介绍一下,金华是如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的?

  徐加爱: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采取“存量挤一块、新增切一块、社会投一块、融资贷一块”的方式筹集资金。一是谋划治水项目,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二是削减“三公”经费预算,今年全市“三公”经费压缩30%以上,全部用于“五水共治”。三是整合市、县两级涉水涉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一部分,在区域统筹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为“五水共治”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引导社会力量投入,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形式,参与“五水共治”项目建设。我们响应省委号召设立了治水公益基金,发动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踊跃捐款。目前,全市共收到捐款4.04亿元。

  记者:“五水共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也是一项艰难的工程,请问金华在抓“五水共治”上有哪些经验?

  徐加爱:治水就好比打仗,没有目标乱打一气,不可能成功。金华按照省里提出的“三五七、三步走”的时间表和“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坚持市县联动编制“五水共治”规划、五个子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治水工作进一步细化、深化、具体化,挂出作战图、亮出明细表、落实责任制。

  具体来说,一是完善考核问责机制。我们以最严格的责任制、最严厉的监管制、最严肃的问责制实行“五水共治”,一方面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了“五水共治”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把每条河段的河长姓名、基本情况、整治措施、治理时间、责任领导现场公示、落实到人。另一方面是强化考核,把“五水共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与财政转移支付、用地指标、“以奖代补”资金和干部实绩考评挂钩,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单位,我们实行一票否决、通报批评,对任务不落实、行动不到位、工作不配合、任务完不成的干部“打板子”“摘帽子”,做到赏罚分明、激励干事。

  二是完善常态监管机制。我们建立了工程项目建设监管机制,在施工、监理、验收的各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人。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提前介入,确保治水工程成为廉洁工程。同时,完善项目环境管理、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排污总量控制管理、河流水质随机抽样检测制度,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和市领导带队明察暗访制度,实行网格化巡查、常态化监管,形成监管“闭合圈”。

  三是完善舆论监督机制。治水不是单单几个书记、市长和环保局局长的事,而是要全民参与,并动员全民监督,才能避免一阵风、死灰复燃。一方面,我们发挥“八婺问水”“市民问政”、8890便民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设立有奖举报制度,营造治水大声势。去年金华电视台播出了57期《八婺问水——大型新闻行动》,跟踪曝光45个污染问题,累计发放举报奖金13.5万元。另一方面,我们把群众作为最大的依靠,动员全市上下齐心治水。举个例子,金华城郊有个湖叫长湖,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水清如镜,风景优美;60年代,很多老百姓没粮食吃,但这里的老百姓却能靠摸螺蛳、河蚌、抓鱼度过三年困难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周边陆续建起众多工业企业、各类畜禽养殖场,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长期排入,使长湖堆满了垃圾,长满了水葫芦,“十里长湖”成了“十里臭湖”。去年春节前启动治理时,请来的农民工不愿干,当地群众却主动请战,在春节期间不休息,顶风冒雪、加班加点,运垃圾、清水面、抽底泥、拆违法建筑,经过第一轮初步治理,被遮蔽多年的长湖水面开始重见天日。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