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文化声中迎龙年
2012-02-16 20:35:00  来源:《时事报告》2012年02期
 

叶小文

  兔年即逝,龙年将至。“从前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个龙年,周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浓郁的文化气息。

  举国上下在思考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在讨论文化——文化发展、文化改革、文化繁荣,在建设文化——文化立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对内,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外,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世界交流和对话,向世界展示、说明和平发展快速进步的中国。中华民族正以一种更宏大的历史胸怀,拥抱21世纪的文化新时代。

  欢欢喜喜过个年,这年“属龙”,过的就是“龙文化”、“年文化”。

  龙文化。“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中国龙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民俗节日多与龙相关,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丰衣足食。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这些充满希望和期盼的好词,都带着“龙”。龙,以蟒蛇和闪电为躯干原形,融进马、鹿、虎等多种动物要素,形成矫健生动、飞腾变化的艺术形象,行云施雨的神灵形象。龙的形象,深入中国社会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中华文化各个层面。龙,是炎黄子孙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令人激动奋发自豪。龙,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经典意向。“龙的传人”、“龙的国度”获得世界认同。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民族复兴的象征。

  年文化。老百姓说,现在生活好了,过年的味道,就不光是吃饺子、穿新衣了,过的就是文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是对自己文化记忆的顽强保留,也是对团圆、亲情、祥和等重要文化价值的坚定守候。只需看看一年一度的“春运”,每当农历年岁尾,无论是在天南、在地北,也无论是在机场、在车站,成千成万成亿的人,提着行李,排着长队,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哪管“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哪管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都要赶在春节前回家与亲人团聚。尽管全球化进程使许多东西化解,但中国人眷念家人故土之情永不化解。回家过年:家,是为我们心灵“给力”的、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结”;年,是为我们民族的年轮增添缜密和厚度的、生生不息的“同心结”;而“年文化”,则是牵动着我们这个大“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促我们同心同德同奋斗的“中国结”。

  龙文化、年文化,透着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龙文化、年文化,都是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产物。细想一下,何止于此?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理论、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还是作为艺术形式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无不源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建设文化强国,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千方百计保护好、发挥好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从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思想,从民间鲜活的艺术中萃取创造元素,从基层生动活泼的实践中获得发展动力,全社会的文化活力就不难竞相迸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就不难充分涌流。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