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四问
2013-07-02 08:15:00  来源:《时事报告》2013年07期
 

报告人小传

  杨涛,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公共财政等。主持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学术组织委托的重要课题20多项,在《财贸经济》《财政研究》《中国金融》《农村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杨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许多人觉得金融很神秘,但金融和我们每个人都很近。我们日常的存款取款、刷卡消费、买卖股票、电子转账,甚至交水电费、燃气费、电话费等,都要与金融打交道。可以说,金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国家的金融大势,了解金融改革的思路与方向。下面,我分四个问题给大家作个介绍。

  我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还不是金融强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增长处在合理区间,金融改革持续推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健,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与隐忧风险并存。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我国的金融形势:我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但还不是金融强国。

  金融大国什么样?我们用数字说话,来看我国金融业这些年取得的巨大进步。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金融资产总额只有1100亿元,目前金融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元,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300倍;1978年我国城乡金融网点不到2万个,目前城乡金融网点20多万个,增长了10倍多;1978年我国金融从业人数约78万人,目前金融从业人数达470万人,增长了5倍多;1978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为68亿元,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约2.86万亿元,增长了约420倍;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7亿美元,到20133月底,外汇储备达3.44万亿美元,增长了2万多倍;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2年按一级资本最新排名,我国进入世界前1000家的银行已从2006年的25家增加到现在的110家,居世界第二位;股票市场从无到有,到2012年底,我国沪深两市股票市值近23万亿元。

  此外,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

  为什么说我国还不是金融强国?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我国还不是金融强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了一个经济体金融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美国20世纪50年代、80年代、21世纪前10年,这一比重平均为3.22%5.59%8.01%。日本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前10年,这一比重平均为5.79%6.53%。我国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这一比重平均为4.46%4.42%。通过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金融业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5%左右。

  从金融服务功能来看,我国还不是金融强国。金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壮大,服务于居民生活的改善。虽然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在服务功能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发展困境、保障和鼓励居民大胆消费方面,金融支持都还有所不足。

上海市黄浦江两岸集聚了众多金融机构。

  从金融国际化程度来看,我国还不是金融强国。金融国际化有两个层面,一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二是金融“走出去”的对外辐射影响,两个层面我国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例如,作为体现金融国际化程度的代表,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体现各国各地区金融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纵观各国发展实践,凡是经济贸易实力雄厚的国家或地区,其金融总量在国际或地区经济中都处于重要地位。比如英国、美国、日本等,都拥有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控制着全球金融资源。而我国的上海、深圳和北京这三大内地金融中心,距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还非常远。

  从金融“话语权”来看,我国还不是金融强国。当今世界,只要赢得金融交易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某种程度上就拥有了掌控世界经济的主动权。长期以来,国际金融话语权主要掌控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举个简单例子,标准普尔、穆迪这两家带有纯正“美国血统”的评级机构,在全球信用评级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占到了整个市场份额的80%左右。在实体经济领域,我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世界经济某些领域的主导地位。比如,每当我国进口增长,则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就上涨;反之出口增长,则全球通货膨胀水平就下降。与经济地位相比,我国金融“话语权”还不强,还不是金融强国。

  综合来看,未来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金融怎样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充分展现。

  第二,金融怎样服务于社会民生。对于逐渐跨越工业化中期,走向成熟的社会来说,金融也要逐渐从只重视服务于经济发展,转向同时重视服务于民生。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金融业不能再只关注大项目、大企业、大客户,而应逐渐关注居民的消费、投资需求,这也是金融平稳良性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三,怎样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对于金融风险必须高度重视,这是没错的,但如果把金融风险作为一种资源,而不是“避之不及”的事物,那么就会重新考虑运用和防范风险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看,我国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等很多领域,都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金融创新。因此,处理好二者关系是金融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四,怎样应对金融国际化的挑战。处于一个金融要素联系日益紧密的国际体系中,我们不得不直面金融国际化的挑战。其中的矛盾,无非就是对于金融要素,包括金融机构、业务、市场、人才、货币等,应该快点还是慢点“走出去”,快点还是慢点“引进来”。对此,过度激进或保守、乐观或悲观都会带来致命的危害,需要兼具信心、决心与自知。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