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这些书
2015-03-19 15:23:00  来源:《时事 初中》
 

  □  主持人 冷 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立下的读书志向。最近,本刊走进他的母校南开中学,听听部分同学的读书感受。

 

  《The Story Of My Life》

  九年七班 郭婧宇

  《The Story Of My Life》,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

  普通人的作品,是用耳闻目睹来写作,而海伦·凯勒是用心灵来写作。两岁时,她因一场疾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

  黑暗寂静的世界,让海伦·凯勒在7岁时还不会说话,甚至无法把天天喝的“水”和单词“water”建立概念上的联系。但后来,她靠着惊人的毅力,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能流利地使用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来说或写。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意志是多么的伟大。对青少年来说,哪有克服不了的学习困难!

 

  《史蒂夫·乔布斯传》

  九年六班 王瑞涵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企业该如何创新,请看看《史蒂夫·乔布斯传》。

  乔布斯,这个现在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苹果公司的主要创立者,他的成功或者说苹果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完美的极致追求。

  这一追求,创造了苹果产品的精致。有这样一个故事,乔布斯曾演算,如果有500万人使用苹果电脑,而每人每天开机时间要多用10秒,那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至少7个人的终身寿命。所以,苹果电脑一定要成为世界上开机最快的个人电脑。实际上,苹果也确实做到了!

  对完美的追求,持续到乔布斯生命的最后阶段。在医院里,他还对医疗器械指指点点,认为它们本该被设计得更简洁方便些。

 

  《狼图腾》

  九年六班 穆笛

  姜戎的《狼图腾》,是作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下放知青,在蒙古草原上,带有半自传体风格的所思所想。那些年月,作者一边放牧着牛羊,一边跟着蒙古族老阿爸打狼。小说现在已被拍摄成同名电影。

  在作者笔下,狼带有了人格化。作者几乎以肯定的口气认为,成吉思汗统一欧亚大陆的蒙古军队,正是深刻学习了狼的捕猎行为。“狼的思想”是蒙古铁骑的天然教官和征伐的发动机。

  以解读狼性来提高人性是本书的主旨。当今世界,竞争激烈,也不太平。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要想与狼共舞,首先得将自己变成狼”。

 

  《三国演义》

  九年七班 何天恩

  《三国演义》,人们耳熟能详,它是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必读书。

  幼儿园时,《三国演义》,我看的是连环画,感觉它讲的是一个个的传奇故事,而现在我读《三国演义》,感觉它是富含人生道理的历史小说,我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正像有人说的,《三国演义》可以泛读,也可品读;可以略读,也可精读,但就是不可不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演义》表面多权诈,但实际上歌颂的还是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这个主基调毋庸置疑。

 

  《群山回唱》

  九年六班 齐一迪

  阿富汗是我们的邻国,但我们很少真正了解它。媒体传递的印象,好像这个国家只有无休止的战乱。

  阿富汗普通百姓到底怎么想?《群山回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它的作者是一位美籍阿富汗人。他从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发生在这个高山之国的主要故事: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苏联人来了,战争爆发;苏联人走了,军阀来了;军阀走了,塔利班来了;塔利班走了,美国人来了……

  本书是阿富汗普通民众心灵的呐喊,它唤起了人们对弱小国家人民的关注。贫穷容易引来思想上的极端,而极端更容易造成贫穷,这似乎是个循环。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九年七班 夏雨

  学习任务繁重,读大部头名著没时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是个不错的选择。

  契诃夫,俄罗斯作家,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的七八百篇短篇小说,深刻揭示了人世的病态。他笔下的许多人物,震撼灵魂。比如9岁的童工“凡卡”,吃着面包和冷水,每天有做不完的活,还天天被老板和大人们殴打谩骂。凡卡寄给“乡下、爷爷收”的一封信中写道,“亲爱的爷爷,求求你带我离开这儿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不然我真的会被折磨死……”凡卡举起脏脏的小拳头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契诃夫是解剖人类灵魂的伟大医生。他笔下的时代虽已过去,但他描写的人性中的善恶美丑却没有过时。

 

  《杀死一只知更鸟》

  九年六班 王雨凡

  知更鸟是美国乡村一种常见的鸟,它长得漂亮,叫声好听,每天最早报晓,夜晚又最后一个唱小夜曲。在美国一些地区,人们夸某人好,经常会说,他像知更鸟一样。

  所以,杀死一只善良的知更鸟,是一个让人羞愧的行为。但在人类社会中,伤害许多像知更鸟一样善良的人,却司空见惯。《杀死一只知更鸟》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黑人青年汤姆从小就乐于助人,善良的像知更鸟。既使当地白人种族主义者也承认,汤姆除了皮肤,平时的所为甚至比一些白人还好。但有一天,他所居住的小镇,一个白人女孩被强奸杀害。白人们想当然地觉得,“黑人是劣等种族,具有天然的作案基因”。最后在拘留所里,汤姆被白人警察开了17枪杀害。

  这本书,是人们了解美国种族歧视的好读本。它被英国图书馆确定为一个西方人在死亡之前,除圣经外的必读书目。

 

  《傅雷家书》

  九年七班 朱纪约

  以前,我觉得家书是亲人间的家长里短,怎能拿出来出版?能出版的估计应该是经过“加工包装”的文学作品。但《傅雷家书》改变了我的看法。

  作为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以优美的文笔,写出了纸上的家常话。“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爱子情深跃然纸上!

  但情深不耽误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傅雷对出国在外的儿子立下“三不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

  《傅雷家书》像一碗细腻、甜美的汤圆。我想即使被美化过,但傅雷的主要教子思想是不会变的。

 

  《目送》

  九年六班 张翔之

  如果大家想了解一个女性对亲情的体味,那就请读读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

  作为女儿,父亲曾开着送猪饲料的车送她去大学教书。父亲没把车停在大学门口,而是停在了大学附近的巷子里,然后有点害羞地告诉她:“女儿,爸爸很对不起你。我这辆车实在配不上送一个大学教授!”目送父亲开车离去的背影,龙应台体会的是平凡中的伟岸。

  作为母亲,龙应台有一次送儿子去美国。在过安检登机后,儿子头也不回地闪入登机门。这让目送中的龙应台泪眼婆娑,想当年,儿子上幼儿园时,一步一回首地望着妈妈,是个巨大的落差。

  龙应台说,无论我们对亲情如何解读,“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苏菲的世界》

  九年七班 赵雨菲

  乍看书名,我还以为这本书是小说,细读后才知道,它是一本哲学入门书。

  全书的主体采用一个哲学家给少女苏菲写信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讲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本书中有一则“兔毛的比喻”:世界的本质或者说自然的规律好比魔术师,我们的世界是他从帽子里变出来的一只小白兔。每个人刚生下来时,还对魔术师的表演很好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安适于兔子皮毛的温暖,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兴趣。

  “兔毛的比喻”,也是本书的归结思想,意在提醒人们:无论我们长多大,未知的世界总是大于已知的世界,我们不要失去探索的好奇心。

责任编辑:孙 爽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