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魂聚气的战略举措
2011-12-02 12:42:00  来源:《大学生版》
 

◎ 吴玉军

  一个人行为做事,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其发展也要受一系列价值观念的支配。其中,那些处于主导地位、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的集合,就构成了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根本价值准则,是一个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治国理政、安民固邦的经验总结

  古今中外都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治国理政、安民固邦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古代,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著名学说。“四维说”经过历代儒家的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价值体系,对于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过程中响亮地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理念,并确立了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体系,对于摧毁封建制度,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自觉地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例如,美国始终把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的培养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通过隐性的方式对国民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并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向国外推销这些价值理念。新加坡也十分重视价值观建设,1991年经国会批准通过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确立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共同价值观。多年来,新加坡政府始终不渝地倡导这一共同价值观,取得了理想效果,对于保持政局稳定,维护社会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一些国家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例如,苏联的解体实际上就是从核心价值观的蜕变开始的。正是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任由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泛滥,从而引发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降,最终导致苏共垮台、国家分裂,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国家稳定的关键要素,一个国家只有建构起稳定持久、代表历史发展趋势,为国民所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凝聚人心,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建设的迫切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的情况。从国际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它们利用“法轮功”、“民运”、“台独”、“藏独”、“疆独”等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大肆炒作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议题,利用一些群体性事件、社会热点、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煽风点火,大造反华舆论,极力抹黑和丑化中国。从国内看,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的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多变,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活力,也使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引领社会思潮的难度加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的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的同时,一些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改革开放的言论时有出现;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主流意识健康向上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消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应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挑战,妥善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

  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永远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以其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成就,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强大威力。事实雄辩地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理想是灯塔,是风帆。个人没有理想,便没有前进的方向;社会没有理想,就成为一盘散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主题,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孕育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中华民族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弱走向富强,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荣辱观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一个社会风尚的精髓。早在2000多年前先秦儒家以及西方哲人就提出了荣与辱的问题。孔子说:“行己有耻。”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指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假如没有对于坏事的羞恶之心和对善事的崇敬之心,都做不出伟大、优美的事情来。可见,知荣明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知荣明耻,怀着荣誉感多施善行、做好事,在诱惑和恶行面前顿生耻感,戒惧怵惕,凛然而止,自觉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