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教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依然不变的读者
2011-03-31 00:00:00  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04年的三四月间,我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懵懵懂懂地将自己的第一篇新闻评论小心翼翼地发送给《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的编辑部,便从此与它结缘。《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伴随我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代。时光流转,一晃七年,我已经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却依然是《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不变的读者,尽管它换了包装、改了版式、有了新战略、新栏目、新观点、新内容,并且从一本“小”杂志发展成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专用教材,拥有了更年轻、更新锐的读者群。

  总的看,这些年来《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信息海纳百川却重点突出,语言简洁平实却精准到位,观点独到却立场坚定权威。还有许多令我这个“老读者”感到惊喜的“新发现”,足以诠释“越办越好”这四个字。

  翻开目录,如今的栏目设置更清晰,对杂志内容的分类更明了,逻辑感更强了。2011年正值“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总结“十一五”的成就,展望新时期的蓝图,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问题,如何归纳总结,让读者尽收眼底?《大学生版》在“卷首语”的统领下,用“形势与政策”、“理论学习”、“成就与发展”三个栏目完成了对“中国进步”的概括,紧接着的“国情世情”则是站在全球的视角,看中国、看世界,并通过“时事问答”实现了补足与深化。“科技前沿”、“历史由来”则起到了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作用,让“时事”的话题更具时代感、空间感和历史感,彰显出眼界的宽度和思考的厚度。此外,“漫画幽默”和新开设的“立志与成才”是严肃内容的有益补充,有效调节了阅读节奏,让《大学生版》显得张弛有度。相比之下,改版前的栏目设置就有些“单打独斗”了,栏目之间的逻辑关联不强,少有“一气呵成”的阅读体验,如今的改进可谓“更上台阶”。

  再说说具体的栏目及内容。写信之前,我特别注意搜集了身边同事和同学们的声音。其中,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最新一期的《大学生版》亮点之一是体现在“国情世情”栏目上。三篇文章的标题中——中国、富国、穷国,这一组“给力”的关键词的确吸引眼球。细细读后,颇有收获。思辨性、角度新、结构清晰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尤其在前两篇文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数量”、“质量”、“平衡”道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啃老本的富二代”、“死去的梦想”、“非正常国家”揭示出富国光环之下的另外一面。三篇文章虽单独成篇,但作为一组文章更让人体会到编者的意图深远。我想落脚点就是,通过摆事实,作比较,让在校大学生正视今日中国取得的成绩和理性看待身边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勇敢地承担起未来建设的重任:虽然我国GDP位居世界第二,但质量不是第二;虽然我们存在发展不平衡、经济呈“两高三低”等问题,但人均GDP是我们10倍的发达国家烦恼并非是我们的十分之一;虽然我们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但对比穷国而言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足以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正确引导读者辩证地看问题,传授观察问题的一些方法,这才是一本好刊物应有的风貌。

  此外,杂志中还有不少好文章。《把握机遇,赢得未来》、《“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将国家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与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职场、立业成家的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这一宏观与微观的契合,让同学们读到、想到、感受到社会前进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性,所谓有国才有家,并不是一句歌词,一声口号,而是字字珠玑的论证。《城镇化与农民进城》、《人口普查关老百姓哪些事》也很有意思。前者由我们熟悉的案例引入,通过对历史沿革的梳理、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对国家政策的解读,绘制出一幅中国与中国人城镇化发展的立体图景。后者针对“人口普查”,从《史记》到《汉书》再说到当下的做法,没有大话空话,短短几段文字,便从寻常百姓的角度,提纲挈领地把大政策、大问题总结得明明白白。一个是小切口的大文章,一个是深入浅出的意义分析,都能够将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阐释清楚,这种“取其精华”的教材意识也是这本刊物区别于一般时政类杂志的不一样的地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符合大学生的思想水平、生活现实,还要兼顾新生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想必《大学生版》一定凝聚了编辑老师们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也越来越有自己的特点。

  提笔写下这些评刊的感受,仿佛看到《大学生版》七年之间的蜕变与成长——更有高度的选题、更加凝练的文字、更客观更理性更具辩证性的思想观点,成就了它一路坚实的脚步和一贯大气的风格。如果说惋惜之处,还是会非常怀念学生原创的栏目。说实话,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大学生朋友与《大学生版》的真正互动是源于“大学生时评”栏目。在这片小小的园地上,我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把观点写成文字,并亲身体会了“时事评论”的乐趣。如今,做老师的我深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的内容与形式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把杂志办得更有意思、更有互动性,更具直接的吸引力,应该是我们共同的期望、永远的目标。

  再祝《时事报告大学生版》越办越好!

  忠实读者:中国传媒大学赵希婧

  2011年3月28日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