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11-12 20:05:00  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 李义平

  一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随着资源约束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转变和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

  一、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10年2月,中央召开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很多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变得如此紧迫呢?

  1.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我们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一是靠便宜。资源环境便宜,劳动力便宜。便宜不一定是好事。资源环境便宜说明没有反映我们资源环境的完全成本。经济发达地区污染严重的时候,有的地方的水甚至都没法喝。劳动力成本低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劳动力成本低了,意味着人民没有提升劳动力素质的冲动和愿望,也没有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支付能力。马克思在讲资本主义是如何发生经济危机时说:资本家一方面拼命提高剩余价值率,一方面拼命压低工人的工资。他没有想到工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当作为消费者的工人因为工资低买不起这些消费品的时候,经济危机就发生了。当中国的老百姓因为工资低买不起消费品时,国外市场又萎缩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影响到中国了。我们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人家很多很便宜的商品,人家以很便宜的价格享受我们很多的商品。我们为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人家还不满意。于是产生两种现象:首先,我们的外汇储备过多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外汇用到国外市场上,高新技术产品人家不卖给我们,没有什么地方可投资,只能用这些外汇去买美国的国债。其次,把便宜的产品卖给人家,人家就感谢我们吗?不是的。像美国工会就说,你们劳动力便宜,生产的产品成本低,成本低卖的价格就便宜,卖到美国市场上就把美国工人的饭碗砸了。所以说,便宜不是一件好事。

  二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什么是产业链的低端呢?就是创意、设计、营销等环节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只管加工,只管制造。我曾经想买一套西装,到北京某知名购物中心看了一圈,基本上没有中国品牌的专卖店,都是外国的品牌。这些品牌是在哪里生产的?在天津,在广东。我们有好多东西生产得很好,就是缺少品牌,而真正赚大钱的要靠品牌。现在,很多国外知名品牌都是在中国“贴牌”生产的,资源消耗在中国,环境污染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中国,但中国在整个产业利润的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却很低。发达国家简简单单地贴上一个品牌,就轻轻松松地赚取了相当于我们几十倍的利润。就拿美国的万达无线鼠标来说,在美国售价高达40美元,而从我们这里的出厂价仅为3美元。我们出口8亿多条裤子,相当于给每一个美国人生产3条裤子,才能换来美国生产的一架普通客机。

  三是过度依赖外需。过度依赖外需绝对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欧洲必须重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中国不仅要重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而且要重视省与省之间的贸易。省与省之间的贸易是什么呢?就是国内的贸易。大量的国内贸易就可以支撑巨大的国内产业发展。恩格斯在给《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写的序言中说,生产能力按几何级数增长,消费能力按算术级数增长。就是市场经济可以把各种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它需要的是消费品的市场。消费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我们忽视了国内消费市场,紧盯着国外消费市场,这样,一旦出现国际经济危机的话就非常被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就对我国经济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和外向型出口企业的冲击相当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总量保持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但这种高增长是一种以生产要素的低价浪费性使用为依托、以“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产能过剩为特征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2.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家变了,你不能不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美国要恢复实体经济,准备加强出口,美国人透支式的消费方式也有所改变。如果中国出口的东西跟美国恢复实体经济生产的东西完全一样,对中国经济肯定会有影响,中国必须根据这些变化而变化、而调整。中国不应放弃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应提高制造业的水平和档次。

  3.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追求质量的阶段。我们原来是追求速度的,是追求规模的。没有速度,没有规模,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国际地位。中国现在在国际上有地位,有影响了,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不一样了。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钱的时候就拼命挣钱,等挣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求生活幸福,就要求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落实的生动体现。如果说原来是追求速度的话,现在我们必须追求又好又快,在好的基础上快,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要求。

  4.是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轨道的需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推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实现了企稳回升。非常时期,需要有非常举措。但是,我们不能长期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是一个企业在投入和产出比较之下有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为。政治经济学上常讲经济危机不好,其实我想提个问题,假定没有一次一次的经济危机,还会不会有今天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科学技术如此迅猛的发展?绝对不会有。经济危机是一种杠杆,是在强制性地解决经济快速发展时候的泡沫,强制性地淘汰落后,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新的。去年我们的博士生答辩的时候,我问了这个问题,金融危机是发生好还是不发生好?两次大的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和这一次都是从美国开始的,美国依然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新最快的国家。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都影响哪些国家和地区呢?影响欧洲,影响日本,影响韩国,影响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对哪些国家和地区没有影响呢?对朝鲜没有影响,朝鲜连手机都很少,对缅甸没有影响,缅甸连信用卡都极少,对中国内地影响也很小。人家虽然受影响了,但生活水平绝对不低,说明人家进入一个层次了,一个可以受影响的层次。世界上没有没有问题的时候,关键是什么层次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还是不发展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对这一点看得很准。他年初时表示,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奋起直追,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走在前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靠目前的方式启动经济,虽然可以继续保持增长,但要最终解决问题,就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经济体制,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要在世界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看GDP的数量,而且要看GDP的物质内容,还要看GDP的支撑者是什么。清朝时候,我们的GDP就比英国大得多,占世界的33%,英国仅占5%,但是支撑英国GDP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我们的是茶叶、蚕丝、瓷器,照样挨打,照样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党中央、国务院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综合判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二、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点分别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方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概括。我综合地讲几个问题。

  1.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比重

  我国现在第三产业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3%,这两个比重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即使跟印度比,也低10个百分点。印度人均GDP只有我国的1/2,但是第三产业产值已经接近50%。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带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就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占70%~80%,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造成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容量大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要遵循经济规律。现在的服务业已经完全不是按摩、洗头、洗脚的问题了,还包括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创意设计等。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讲到了印度的外包,印度的外包主要就是服务业。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国家很小,卖的是什么呢?卖的就是设计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一个顺序,它不是任意的。这个顺序能不能颠倒呢?不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一个序数词。第一产业,农业,解决吃和穿的问题,有了特别高的效率,然后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要解决住和行的问题,住和行是广义上的行,包括飞机,包括汽车,包括旅游,然后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特别发达,很多服务性工作社会化了,于是有了第三产业。以知识为内涵的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的准备。我们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但要遵循经济规律,要创造条件。

  2.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我们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贫富差距大,二是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这些不解决就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年来,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是2∶1,现在扩大到3.3∶1。

  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43349.79亿元,同比增长27.6%,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8万亿元。看来,“国富”即大河有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富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如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太高,即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也会带来相应的消极后果。我们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与其他国家作一个比较:美国当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9%,日本当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5%,我国2008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26%。这样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改变,经济就很难长久健康科学地运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也就受到了制约,经济发展方式也难以改变。首先,这样的收入分配格局决定了一旦遇到像美国次贷那样的危机,在启动经济的时候,我们只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因为民间缺少投资和消费的足够力量。其次,当大量的国民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时候,必然会通过税收的形式加重企业负担,挤占企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再次,财政收入占GDP比例过大的分配结构会助长经济增长主义,忽视民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着产业结构提升,内涵着创新,内涵着分配结构更加合理,内涵着既不放弃外需,又特别重视内需。所有这一切都有赖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

  3.改革科研体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一次把自主创新提高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应当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其实,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有大量的创新。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创新呢?因为每次经济危机都淘汰了一批落后的产业和落后的企业,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对一个国家来说,创新很重要。中央领导多次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历史可以看出,创新,一浪高过一浪。创新率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事实上,我们后来创新的并不多,例如,汽车是我们创新的吗?飞机是我们创新的吗?手机是我们创新的吗?好像都不是。那我们为什么还能发展呢?我们跟在别人后面发展,我们有后发优势,但是很被动。我们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就在于我们缺少自主创新。

  相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我们既有的科研创新体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端,必须破除。

  一是“官本位”。“官本位”表现在科研资源的分配、科研队伍的组织、最终成果的评定、乃至获奖上,有一定官位的人占有绝对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改革科研创新体制,切实提高一线科研人员的地位,让他们安安心心地搞科研。

  二是现有科研体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习惯。现有科研体制不仅通过行政系统分项目,而且对体制内的项目评价更高,有着更多的认同。这种做法忽视了社会的特别是企业的科研,也不利于大学生通过创新而创业。实际上,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更为实用。新的科研体制应当对整个社会的科研创新给予一视同仁的重视。

  三是现在的科研多功利。在当前的考评体系下,很多科研不是兴趣,不是爱好,而是为了评职称、评级、获奖。纵观世界科技史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很多名留青史的著作都是兴趣所致,一旦为了某种特定的功利目的就难有质量可言。

  四是科研环境对于“异端”缺少足够宽松的氛围。从一定意义上讲,“异端”就是奇思怪想,是创新的萌芽,没有奇思怪想很难有创新。以经济学为例,在经济思想史上,任何一种后来被公认的经济理论,在刚刚出现的时候,总是表现为非主流的,甚至异端的地位。科学研究的环境应当容忍“异端”,应当容忍失败,适度鼓励冒险,硅谷就是这样的。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年轻人,有利于大学生成长。

  4.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不转变政府职能,也就很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应该做好公共服务,创造一个好环境,让企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政府直接参与具体的经济活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那就失去公正了,企业就会失去竞争的公平性。不要认为企业家都是傻瓜,福特不是选择很好嘛,比尔·盖茨不是选择很好嘛,马云不是选择很好嘛,李书福也不是选择很好嘛。每个人的知识不一样,每个人知识的侧重点不一样,企业家在选择的时候甚至是一种感性认识,甚至是一种直觉。政府不要替企业做选择,应当转变职能,创造一种环境,培养千千万万的企业家,让他们去发展经济。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对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方向明确、制度安排合理和科学的情况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实现的。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大学生的启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大的经济社会背景的变迁,大学生就是在这种大的经济社会背景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产业结构,使产业更年轻、更现代,对大学生是有利的。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在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工作的。当然,这对大学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印度和中国都在崛起,然而崛起的路径不一样。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教育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和两个日本学者曾经考察日本的产业,写过一本《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的书,发现凡是在日本国内市场上争得你死我活的产业和企业,在国际上都有竞争力。在日本国内市场上有保护的,在国际市场上同样没有竞争力。还发现哪方面的教育发达,哪方面的产业就发达。所以,一个国家不在于有没有教育,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教育,用什么东西教育人,以及把人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不解决,建再多的大学也没有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好的大学都不能给人以穷尽的知识,好的大学只能给人比较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大学生要善于终生学习。

  其次,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强调创新,创新就要有开拓精神,或者说要解放思想。我把解放思想理解成一个不断开拓新的认识空间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我们认识的只是其中特别小的一部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广阔的未曾认识的领域。创新就是去探知没有认识的领域,我们认识了就自由了,就可以为我所用了。所以创新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创新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尔·盖茨是这样的人,李书福也是。大学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就经济学而言,有人学计划经济的东西太多了就走不出来了,有的人读书读成了孔乙己,一辈子就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所以大学生一定要会读书,通过读书使自己聪明起来。

  最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地位。市场经济之所以有效,首先在于竞争,是一种有序的竞争。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活力。既然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就只能千方百计地适应竞争。其次,市场经济下人们更有自主性,有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不仅可以选单位,选岗位,也可以造岗位,即创业性就业。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