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历史的泄密者
2014-06-17 10:24:00  来源:《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2013-2014学年02期
 

    

  历史的具体走向,有时会因个人的泄密行为而发生改变。而只有当泄密者的身份被解密后,我们才会得知,那些历史上的关键节点,有时只不过是因其中某一位的一时起念,而被彻底改写。

  阻止核战爆发的奥利格·潘科夫斯基

  奥利格·潘科夫斯基是苏联克格勃的一名上校,他曾立下过赫赫战功,前途一片光明。但由于父亲参加过白俄军队,与苏联红军打过仗,这导致潘科夫斯基晋升无望,加之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他转而投入美国的怀抱。虽然潘科夫斯基的仕途已停滞不前,但他仍有机会接触国家的军事机密。于是,他把上千份机密文件偷拍下来交给西方国家,使他们对克里姆林宫的情况了如指掌。

  19626月,苏联和古巴签署了部署导弹协定。两个月后,美中情局的U-2侦察机发现苏联军方正在朝其设立在古巴的军事基地秘密运输核武器,这一重要情报被迅速报告给肯尼迪总统。美国已经做好了核战准备:战略轰炸机带核弹升空、战略核潜艇出海,全球美军处于核战备状态。美军全面备战的同时,苏联也毫不示弱:不仅击落了飞临古巴上空的一架U-2飞机,还试爆了一颗原子弹。美苏之间终于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在这场核较量中,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各不相让,僵持不下。掩体中伸出的枪口和瞄准远方的炮筒,预示着美苏之间将进行一场核攻击。但就在核战一触即发之际,潘科夫斯基向美方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

  赫鲁晓夫说过,苏联制造核武器就像生产香肠一样容易。而潘科夫斯基告诉美国人,赫鲁晓夫的话简直是一派胡言,他过分夸大了苏联的核实力。掌握了这些情报后,肯尼迪总统选择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这场战争危机。最终,美苏之间相互妥协,苏联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世界重新恢复了平静,一场将世界拖入核战争的危机,终于在和平解决的框架下得以化解。

  19629月,潘科夫斯基被逮捕。随后,他在莫斯科受到公审。1963517日,潘科夫斯基因叛国和泄密被处以极刑。

  结束越战的丹尼尔·埃尔斯伯格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于1931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486月,获得百事可乐公司奖学金的埃尔斯伯格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经济。随后,他又前往剑桥大学深造。一年后,他返回哈佛大学继续学习。1954年,埃尔斯伯格开始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效力。退役后,埃尔斯伯格又回到哈佛大学,从事决策理论的研究。1958年,埃尔斯伯格加入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兰德公司,从事军事情报分析工作。

  作为高级军事分析员,埃尔斯伯格有机会接触大量美国国防部的机密文件,而在整理这些机密文件的过程中,他被一系列的越战真相深深地震撼了,因为这些文件准确无误地告诉他,前约翰逊政府的一些高官如何为了一己之私利和政绩,一步步地误导美国民众支持战争,导致100多万越南人和36万美军官兵伤亡的事实。

  更令埃尔斯伯格不解的是,文件还披露了继任的尼克松政府又是怎样地继续欺骗美国民众、隐瞒战争真相的。埃尔斯伯格曾试图说服议员在国会上公布这些文件,努力未果后,19716月上旬的一天,他将这些文件发表在《纽约时报》头版上。这些文件公之于众后,立即在全美掀起了轩然大波。反战浪潮遍及美利坚大地的各个角落,要求政府撤军、惩办战争贩子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恼羞成怒”的尼克松政府打算以窃取军事秘密等12项重罪起诉埃尔斯伯格。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115年的牢狱之灾。为达此目的,尼克松还用封官许愿买通负责审理该案的法官。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尼克松因不久后的“水门事件”下台了。在强大的民意压力下,法官宣布对埃尔斯伯格无罪开释。至此,埃尔斯伯格重见天日,成了美国人民心中的反战英雄——因为他的行为,最终促使越南战争提早结束,从而挽救了数万名美国士兵以及更多越南人的生命。

  揭开美国监听黑幕的爱德华·斯诺登

  爱德华·斯诺登1983621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2004年,他进入美国中央情报局,从事IT安全方面的工作。2009年,斯诺登离开美国中情局,入职美国国安局外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

  20136月,斯诺登先后通过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美国情报机构的绝密监视项目“棱镜”计划。斯诺登披露的文件显示,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棱镜”计划监视范围极广,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都在监控之列。一言以蔽之:“美国盯着世界上每一个人”。

  “棱镜门”丑闻一经曝光,立即搅起了全球政治风暴。从眼中之钉,到泛泛之交,再到亲密盟友,美国被曝光的监听名单越拉越长。美国的行为不仅招致全球声讨与抗议,更让其在世界舆论面前颜面扫地。“棱镜门”的开启,犹如海滩潮退,原来一直贼喊捉贼的美国才是真正的“裸泳者”。自己可以做、别人不能做的美式“双重标准”更是昭然若揭。人们终于认清了,一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摘别人搞黑客活动的美国,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黑客帝国”。

  美国远远超出应有范围的监控,终于让世界大多数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统一战线。在德国和巴西的推动下,联合国于20131218日通过了题为“数字时代隐私权”的联大决议,虽然没有强制效力,却在政治和道德层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网络和电子通信使用者隐私权的态度,表达了对他国越界情报行动以及对个人数据大规模搜集的批评与忧虑。这或许就是爱德华·斯诺登带给整个世界的一个巨大的改变。

  因为泄露了重要机密,斯诺登遭到了美国政府通缉,不得不辗转到俄罗斯临时避难。20131211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2013年全球百名思想家时,将斯诺登列为榜首。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