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政教育实践研究初探
2016-05-16 18:23:00  来源:《时事》

◎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 何颖仪

  摘要:针对当前时事教育规范性不足,有效性欠缺等问题,我校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尝试把时事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从课时、师资、教材、学生参与这四个要素保证时政教育这一课程的有效开展,从规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模块与选材原则、教学模式、学业评价四个方面,提高时政课程的有效性。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们的教育方式从单一走向多样,从无序走向规范,从低效走向高效,为继续有效开展时事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时政教育、校本课程

 

  一、初中时政教育的提出

  时政教育作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科能力,掌握学科方法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是我们政治学科深入学科知识的重要环节。我校把它纳入常规教学安排当中,以课程的理念和标准来开展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时政教育,把时政教育课作为一门既以思想品德课程为依托又具有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来看待,从课时、师资、教材、学生参与这四个要素保证实施时政教育这一课程的有效开展。课时保证方面,我校针对时政教育安排独立的课时,每两周一节课时予以保证。教材保证方面,我校以《时事报告》中学生版杂志作为时政教育课的基本教材,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丰富时政教育的课程资源:社会环境课程资源,如音像软件、网络消息、报纸杂志等;教师课程资源,如教师的独到见解和评论;学生课程资源,如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在学习中创造的鲜活经验,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共同成为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保证方面,我们安排思想品德课的任课教师任教时政课,保证任课教师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在学生参与方面,我校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知识的生成、创新思维的启发、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等方面都充分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参与,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时政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不管在哪个年级、哪个课程、哪个具体教学环境开展有效教学设计,都要遵循一个目标导向系统——确立目标,实施目标,评估目标。因此,确立“时政课程目标”是我们有效开展教学的根本保证。时政教育的校本课程目标设置方面,我们坚持以思想品德课课程目标和广州市学业评价标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以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促使他们交流自己的实践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时政教育课程目标。我们采用以经典的课程目标取向为主,强调目标设置的具体性与精确性;又以展开性课程目标取向为辅,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自然生成,为学生的自由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例如,在《老人摔倒扶不扶?》的时政课上,我们以生命教育作为经典的课程目标取向,但是在各个班级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会根据现场学生讨论的侧重点不同,展开性的课程目标取向会有所不同。有些班的学生讨论时侧重于探讨“珍爱生命”,而有些班则倾向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不同的角度,针对同一个事件这分析的观点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最终还是统一在生命教育这个大主题下,这都体现了既为思想品德课服务又发挥时政教育课的独特功能

  另一方面,由于时政教育的内容是动态的,因此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能力目标,而能力目标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要求又有所不同。例如初一年级的学年目标是培养关心时政新闻的兴趣,养成阅读、收集、筛选信息的习惯,能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判断与分析评价。要求初二年级学生能对信息的进行更深层次的判断、分析、加工运用,能多角度分析事件发生的背后根源,对这一现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初三年级学生则要求初步具有辩证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事件。分析时能多角度阐述,能列举相类似的事件,分析其共性,能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有效建议。实践证明,我校时政教育的课程目标设置是行之有效的,它为有效开展时政课程提供依据,有纲可循。

 

  三、时政教学实施

  (一)内容的主题模块以及选材原则

  由于时政的教育内容是动态的,没有太多的预设教材,因此需要设置课程内容的主题模块,以此来对教育内容进行有效选取。时政教育的核心就是价值观教育,因此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着眼国际、国内、本地的新闻事件,设置课程内容主题模块,帮助老师在繁杂的新闻中选择新闻内容,展开教学,避免了教育教学选题的随意性。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大致总结了以下主题模块:文明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和平全球合作、爱国守法、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敬业奉献、珍爱生命。

  在具体教学内容选材方面,我们主要遵循“实效性”、“导向性”“实事求是”这三个原则来开展。

  (二)、时政教学模式

  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我们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大致有三大类型:时政专题型、实践活动型、教学渗透型,以下是各种上课模式:时事热点透视课、精品录像欣赏、“非说不可”观点辩论课、新闻播报、时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剪报展览、社会实践活动及汇报、时政专题复习课等。

  1.时政专题型。时政专题就是把教学中的社会时政热点专题纳入到时政教育课程中来,形成教育教学体系。

  1)时事热点透视课。教师抓住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重大时事事件,如食品安全问题、长江大学生救人事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小悦悦事件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深入剖析认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态度。我们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以上问题逐一分析讨论,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拓宽视野。

  2)观看精品录像。教师播放精彩的录像节目,如精彩时事点评、时事专题片等,让学生观看后再写总结体会。例如,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典礼》深受学生喜爱,是我们进行心灵洗礼的大好机会。

  2.实践活动型

  1)新闻播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当下热点的时事新闻,整理、分析、评论,以创新的方式汇报展示出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享受了学以致用、团队协作和表现自我的快乐,能够不断激发学习热情,保持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也是我们时政课最常用的一种。

  2)阶段性的剪报展览。教师每周要求学生看报后剪报并写上个人点评,一个月进行一次班级的新闻栏的展览活动,每个学期在学校特色作业展的活动中充分展示出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养成看报、剪报的好习惯。

  3)走进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生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自选主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我们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针对初二的学生,我们规定大主题,学生在大主题下确定小主题,在校内进行调查活动。初三学生则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可在社会范围内完成调查活动。这类活动为学生走进社会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4开展时事竞赛。每个学期开学初,我们会组织学生围绕假期的时事新闻为内容,相互出题,进行时事竞赛,以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渗透型

  1日常课堂渗透针对教材上的时事素材相对滞后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失时机地结合新鲜的时事材料进行渗透,给思想品德课注入新鲜血液。例如在讲解“我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内容时,正值国庆前后,引导学生留意各大媒体有关国家发展进步的数据或新闻,由学生整理后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身边,充满着生活气息。

  2)复习课中渗透

  上复习课的方式有很多,时事专题复习是一种颇有成效的复习方式。以一个典型的时事材料作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时事材料设计问题,重温书上知识点,从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感动中国与民族精神专题复习》课上,学生在感动中国人物的身上寻找民族精神的真谛。一堂时政教育课下来学生既复习了考试知识点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课程的实施起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督作用。针对时政教育的特殊性,评价不是传统的标准化纸笔考试,而是需要开放性的评价方式来描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我们所设计的评价方案需要注意兼顾以下几点: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由自评、他评、教师评三者构成,自评占30%,他评占30%,教师评占40%,全员参与的评价更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2、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由于时政课程只是作为校本课程,不参与执笔测试,因此侧重评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3、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堂模式,制定了相应的课堂表现评价表,从定量的角度更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表现,而每一小组表现后,教师进行的点评则侧重定性评价,总结优点、指出不足。

 

  四、时政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意义

  (一)时政教育课成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政教育课从本质来讲就是德育课。在教育的全过程中都是围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和社会、具有完美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而展开的,它对于规范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行为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时政教育课促进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的开展

  开设时事课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时事问题的兴趣,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时事课的时事素材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思想品德课上学习的观点内容,学以致用。

  (三)时政教育促进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发展

  时政教育课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科兴趣、观察力、养成学科学习习惯、锻炼学科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时政课上,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媒体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国家、国际的新闻,增加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性认识,化抽象的理论观点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时政观点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奠定基础。

  在评述时,教师还积极通过诱导学生激发的疑问,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思维,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了注重思维的条理性外,我们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辩、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知识在不断的讨论、争辩过程中不断纠正、巩固、深化,拓展。在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达能力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学生的后续性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四)时政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时政教育课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充分锻炼了教师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首先,教师需要以其独特的敏锐性每天在大量的时政材料中筛选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容易让学生接受感兴趣的社会现象,透过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入认识世界,这个过程锻炼了教师的思维能力。时政教育课虽然加重了我们教师的担子,但是它加快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步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设时政教育校本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视野,强化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是受益匪浅的。同时任课老师在教学探索实践中虽然苦虽然累,也遇到很多困难和疑惑,但总的来说,这为我们教师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我们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玉英.浅析中学时事政治教学改革[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1卷第1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思想品德) [M]. 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6.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