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得水荒
2013-05-10 14:31:00  来源:《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2012-2013学年02期
 

◎水利部水资源司水资源管理处主任科员  张续军

  水滋养着大地,孕育了人类文明。然而,随着全球人口剧增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水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早在1972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尽管长江和黄河依然奔流不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兴建了水库近9万座,但是,今天的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的现实。

  水危机:2/3城市缺水

  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联合国认定的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我国人口达到15亿峰值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86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人均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据统计,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达500亿立方米,全国655个城市有近400个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城市长期受缺水困扰。农业平均每年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左右,“十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

  我国水资源整体分布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按缺水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7%,耕地占65%GDP45%,但水资源仅占19%。其中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二是水质型缺水。20074月,江苏太湖北部湖湾爆发大规模藻类水华,全市大多供水水厂水质受到污染,直接影响约20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无锡出现供水危机。三是工程型缺水。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资源开发难度大,供水设施建设滞后,水资源调配能力差,有水留不住,一遇大旱,很难得到补充水源。四是管理型缺水。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偏于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差距,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4倍,管理基础薄弱、措施手段不严是主要原因。

  治水荒:多种措施解“渴”

  10年来,我国以占世界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以占世界平均水平60%的人均综合用水量,保障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避免普遍、严重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水荒”。

  一是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2002年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东线即将于2013年通水,中线也将于2014年通水,加之正在论证的西线工程,将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逐步构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格局,极大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城乡供水保证率。

  二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推广普及家庭节水器具。“十一五”期间,设立了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200个省级试点。2011年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4.4亿亩,全国再生水利用量达到近33亿立方米。“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通过开展“节水中国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不断普及水资源节约保护理念。

  三是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对175个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比如,无锡通过“调水引流、蓝藻打捞、生态清淤、湖泛防控、节水减排”多措并举,探索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有效模式。辽宁2011年关停地下水取水工程636处,削减开采量。

  四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2012年春节期间,广西龙江发生镉污染,自治区水利厅立即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预案,成功保障了下游人民群众的供水安全。

  我们也要看到,为应对“水荒”,部分地区用水量已远远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引发了湖泊萎缩、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北京市目前用水总量的一半左右是地下水,过去十年,累计超采量相当于抽干了2800个昆明湖,形成了2600多平方公里的沉降区。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5亿亩,三江平原的原有沼泽失去近八成,“千湖之省”湖北省的湖泊锐减23

  水管理:“三条红线”凸显最严格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体现了对水资源加强管理的坚定决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心内容是确立“三条红线”,建立“四项制度”。

  “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涵盖了取水、用水、排水全过程,是我国未来20年管水的“底线”。以山东为例,下达各市“三条红线”指标,严格按指标批取水,对超计划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2011年实际用水量比年初设置用水目标少48亿立方米。

  “四项制度”,包括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和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这是为破解当前复杂水资源问题打出的一套“组合拳”,旨在规范、约束和引导用水行为。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高尔夫球场等用水问题,水利部开展了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专项检查行动,对335个高尔夫球场、58个滑雪场、8526个洗车场和7327个洗浴场所全面检查,查出违法违规案件1829件。江苏省为河湖建立“体检表”,在全国率先开展河湖健康评估,根据“体检结果”对症下药。一度因无序开发而陷入“无好水可用”尴尬境地的无锡太湖,如今主要指标已基本达到了“健康状况”。广东省用“三条红线”给各级政府行政一把手戴上水资源管理责任“紧箍咒”,对执行不力的地方政府追究责任。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也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通过实验发现,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35分钟能滴满240毫升的量杯,这样的话一年则要滴掉36吨水。在日常生活中,拧紧水龙头、应用节水器具、遵守用水定额、利用环保洗涤剂等,都是个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责任编辑:王志才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