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在哪里
2013-07-02 14:04:00  来源:《时事报告》2013年07期
 

主持人:《时事报告》主编 闵勤勤

  主持人:住房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是政府和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房地产调控进入关键期和敏感期,最新数据显示,在“史上最严”的调控措施之下,房价依然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调控究竟难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难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聚集效应推高地价,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相对不足,土地制度需进一步改革

  主持人:从1998年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开始,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几乎每年都出台调控措施,包括“国十条”“国八条”以及最近的“国五条”等。应该说中央政府非常努力,调控效果也是有的,但和百姓期待还有距离。为什么调控这么难?

  王珏林:调控确实非常难。我们是工业化发展阶段,跟任何发达国家没法比。人家是工业化定型了,属于工业化后期,而且人家是城市定型了,我们处于大发展、大流动阶段。当前,我们提出新型城镇化,未来10年,城市建设仍然会加快,大量人口集聚到城镇尤其是大城市,必然带来土地价格上涨,从而带来房价的上涨。这是认识房价调控难的一个大前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顾云昌

  顾云昌:过去10年来,住房需求在改革中史无前例地呈现出大爆发的局面,简直是“千年等一回”,这是经济形势好的体现。但我们对这个大爆发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在旺盛的需求面前,城市商品住宅用地的供应量跟不上,造成了房地产开发量相对于旺盛的需求来说数量严重不足。土地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上涨,实际上,房价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土地价格高。现在大城市房价中的一半左右是土地出让金。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央政府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很有必要,但客观上影响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量。

  建设用地分布不合理也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国人一半住在城里,一半住在农村,但城市建设用地的总面积只有农村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此外,我国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大概占整个城市建设用地的30%,而发达国家是15%左右。

  李景国:有人说18亿亩耕地红线不必守,因为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0%都没事,粮食为什么不能依赖国外?我不同意,因为没有石油不会乱,大不了不开车,没有粮食马上就乱。实际上,我们并不缺地。要计算建设用地的存量,需要统筹城乡来看。我有一组数据: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宅基地面积大概是210多平方米,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变为250多平方米。也就是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增多了。按照住建部最高的行业标准,城市人均住宅面积最大120平方米,农村人均最大150平方米,如果能把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存量统筹起来,现有城乡居民点土地存量不仅足够15亿人使用,还能腾出约0.7亿亩耕地。为什么缺地呢?就是没有做好城乡统筹、地区统筹。

一边是买方面对坚挺的房价心态复杂,另一边卖方则因楼市宏观调控而使出“浑身解数”促销。图为在第十三届杭州人居展上,参观者在查看楼市地图。

  政策调控效果不好,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底数不清。1985年搞过一次房屋普查,以后再也没有做过。现在底数不清,又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设想,所以制定的政策往往没有针对性。我们建议要搞战略性规划,在搞城镇化规划时,应把房地产的发展搁进去。

  主持人: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变建设用地分布不合理的现状呢?

  李景国:可以采取建设用地市场化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给农村宅基地确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指标买卖和由乡到城流动,即可以像重庆那样搞“地票”。二是制定激励农民腾退废弃宅基地的配套政策,建立建设用地市场,不能让农民吃亏。不过,最重要的是在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化过程中,如何守住耕地的红线,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王珏林: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用“地票”来调节建设用地指标,只会让指标越来越多地向大城市集中。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的城市规模已经很大了,城市越大承担的风险就会越大。

  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均衡,东、西部分布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疏散的方式。比如北京,需要建卫星城。如果建成了卫星城,形成产业转移、投资转移、人员转移,那大城市的建设用地需求就会下降,土地价格也就会随之下降。所以,城市建设还是要均衡发展,城乡并重、大小并重、东西并重。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