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化的经验与启示
2013-04-07 14:12:00  来源:《时事报告》2013年04期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肖金成

  城市化是以城市为主导进行生产要素空间再配置的历史过程。国外没有城市和城镇之分,除农村之外,无论大小都称为城市,而中国除了城市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城镇。因此,我国一般将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的过程统统称为城镇化,而国外一般称为城市化。综合国外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所在,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而发达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则是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提供了主要动力。20世纪初,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则是发达国家中工业化发展最快的4个国家,它们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把发展纺织和加工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放在首位,从而大量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的劳动力;而当轻纺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再大力发展钢铁、汽车、石油等高技术集约型产业,从而既满足了工业化过程中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保持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又解决了由第一产业向现代化迈进中大量劳动力的移转问题,加速了城市化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是以农业人口迅速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为明显标志的。因此,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注重为农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耕作、收获等机械,设法提高农业生产率。如美国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一直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农业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据此,美国在发达国家中是最早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国家,美国的农业发展也是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发展最快的国家。

  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应构建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战后,拉美国家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加快重工业发展,而且这些资本密集型的工业集中布局在几个大城市。在农村,一方面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土地的集中度;另一方面,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低投入造成了农业的衰退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恶化,大量人口难以在农村生活而涌入城市,造成拉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而城市的产业缺乏吸纳这些人口的能力,造成了城市居民的贫困化。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60%,但在工业部门就业的人口比重只有20%-30%,大约有14的城市居民生活在贫民窟中,城市人口贫困比例甚至超过农村人口的比例,被学者谓之“过度城市化”。拉美国家投资政策的“城市偏好”,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

  城镇化过程中应把人的生活改善放到“第一位”,不断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完善各种社会福利,为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这也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本质含义。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也是第一个面临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住房短缺、贫民窟密布、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的国家。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开始关注这些问题,设置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地方政府委员会等机构,负责解决上述问题。1868 年、1875 年先后两次颁布了《工人住宅法》,解决贫民窟问题。拆毁贫民窟后,由政府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剧院等公共设施。此外,通过制定并颁布《10小时工作日法》、《雇主责任法》,改善了工人阶级状况。伦敦曾以“雾都”闻名于世,严重的雾霾曾夺去了数千人的生命。此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包括《清洁空气法》在内的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的出台。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时至今日,伦敦上空的“烟雾”已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度分散的城市导致能源大量消耗,集中发展和紧凑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城镇发展的共识,以土地集约、资源节约为主旨的城镇化才是真正的“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的城市化起步于19世纪30年代,到1920年时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1. 2%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许多城市人口移居到郊区,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紧凑和密集型向郊区化分散型转变。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城市沿公路线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市平均人口密度由1950年的6536人平方英里,减少到1990年的3783人平方英里。低密度蔓延式扩展降低了人口密度,促进了城市与郊区、乡村之间发展差距的缩小,但也带来诸多问题,包括大量森林、农田、绿地被占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耗费通勤时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能源消耗;居住区过于分散,商业服务、文化教育等设施难以配套,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城市规划者、学者和居民都开始意识到低密度城市所带来的问题,对空间布局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其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空间紧凑,减少盲目扩张;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加强土地利用的混合功能,保护开放的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等。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