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融入城市难在哪里
2013-04-27 09:10:00  来源:《时事报告》2013年05期
 

主持人:《时事报告》主编 闵勤勤  

  主持人:李克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未来,将有上亿农民工逐步市民化,“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农民工融入城市将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期话题,我们特邀4位专家和1位农民工朋友共同探讨两个问题: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哪些难题?怎样破解这些难题?

  难在新生代农民工滑动就业,在城市中处于无根状态,社会满意度低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阶段,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新情况和新挑战?

  李培林:现在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按户籍说,我国的城镇化率大概是36%;按常住人口说,我国的城镇化率大概是52%;按劳动力结构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在60%以上,农业劳动力只占36%37%,但在经济结构中,农业增加值只占GDP10%左右,所以我国城镇化是滞后于工业化的。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相伴随,社会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较显著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满意度低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李培林   王志才 摄

  我们原来预期,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情况应该比老一代好,因为他们在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和工资收入方面都比老一代好。但我们的研究表明,随着农民工收入的改善,他们的社会满意度并没有提高,而是表现出更强烈的不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处于留不下、又回不去的状态——他们没有农民生活经验,不愿回老家种地,但在城市打工又无法扎根,这是不满的根源所在。

  胡平:通过做农民工访谈,我们发现,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融入上都存在困难,但他们的困难不一样。老一代农民工处于中止社会化的状态:他们到城市里来的主要目的是赚钱,赚钱之后会回家买房子,他们最后的依托是回农村生活。老一代农民工只是城市的过客,他们无意于非得把自己变成城里人不可。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他们呈现出滑动就业的状态,就是在一个地方工作一段时间,挣了钱就离开,到另外一个城市再找一份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不是特别难的事情。我们在调研过程中,问了他们这样几个问题:如果说这个城市不好,你会坚持留下来吗?还是回老家临近的城镇,或者到另外一个城市?与老一代农民工会选择到离家很近的一个城镇不同,绝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都选择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这种无根的状态,导致他们自认为是城市的边缘人,因此对城市冷漠多于热情,隔阂大于融合。

  王舟波:确实,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体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难题也来自这个群体。老一代农民工很少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出来得早、能吃苦、有一点运气留在城市的,基本适应了城市生活,而绝大多数老一代农民工对留在城市没多大兴趣。我最近看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梁鸿的纪实访谈文章《人家不要咱》,讲的是一位第一代农民工的故事。他在西安卖菜挣了几百万块,但依然对西安没有感情,总梦想着回老家。而新生代农民工确实不愿意回老家。我认识一位开餐馆的新生代农民工,他说自己从没想过回老家,连做梦都从未梦见过。但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社会积累、人脉关系,缺乏在城市中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

  主持人: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中的生力军,也是城镇化的重点对象,他们的生活状态直接影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呢?

  李培林:简单地把农民工看成一个弱势群体,把对农民工的政策变成一种社会的福利,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给他们融入城市的能力,才是标本兼治的处理方式。我认为,应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获得融入能力,他们才能够真正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命运。比如说餐厅里面的服务员,要不给他们培训,他们年轻时可以做服务员,但老了怎么办?如果给他们培训的机会,他们就有可能变成一个炒菜的大师傅,有了一技之长。从这方面说,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应加强。

全国总工会工运研究所副所长  王舟波    王志才 摄

  王舟波:新生代农民工必然要融入城市中来,城镇化已经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向他们普及城镇化的相关知识。这种普及或者说教育不能是简单地、单一向度地将城市符号化、理想化,只反映城市现代文明好的方面,而是要全面涵盖城市的基本特征,帮助农村的青少年从小就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关于城市的图景。

  胡平:新生代农民工确实需要教育来突破社会阶层隔阂。我在北京的一项调研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特别喜欢接受各种劳动技能培训,而且很多人想接受英语培训。因为他们发现,同样是在沃尔玛卖货,在北京昌平区和在三里屯拿的底薪不一样。三里屯有老外,学会英语就能跟老外砍价。所以他们想要学一些貌似与求生技能无关但对他们很重要的东西。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除了职业教育外,还应该是一个大教育,它包括社会文化教育。我们必须明确教育什么?怎么教育?第一,我们要为年轻人提供多样化的成功典范。现在,我们对成功的定义要么是有钱,要么是有社会地位。可是,年轻人能够做好一件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是一种成功。我们需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熏陶。一个良性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第二,我们要动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文化教育。比如,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公共教育的功能,博物馆、图书馆、各种街心公园,哪怕是居委会的展板,都可以提供教育。

  难在存在户籍壁垒,农民工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在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福利

  主持人:在我国现有的政策背景下,制度上对农民工融入城市有哪些限制?

  周建:我家小孩在北京上小学5年级,北京孩子交50块钱就能上1年的保险,我们外地孩子就上不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因为户籍,农民工的孩子享受不到同样的待遇。作为河南省人大代表,我在河南省“人大”会议上提出,破除保险区域壁垒,全国一盘棋。现在有“新农合”,但还不能跨省份报销,我在北京看病,必须拿药费单回老家报销。已经有网络平台了,为什么不能全国一盘棋?

  我的另一个心病是,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因为户籍,我的孩子很可能没法在北京读书,即使留下读书,也没法参加北京的高考。各地课程体系不同,大学录取名额不同,孩子可能很难出头。

  李培林:制度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非常大。首要一点,户籍制度对农民工融入城市就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如果允许农民工得到城市户籍,就能降低他们融入的难度。因为户籍和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挂钩。现在有些人拿到了居民证,但实际上仍然享受不到城市人享有的社会福利,因为在制度上两者不挂钩。现在各地开放户籍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就是要花钱。据测算,在我们国家一个中上等省份,一个农民工要成为省会城市的市民大概需要50万元的投入,融入一个县级城市大概至少也要6万元。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朱启臻   王志才 摄

  朱启臻:这个算法是个理论看法。如果按这个算法,北京的融入成本会更高,但实际上,户籍制度已经限制不了农民工占有城市资源。农民工同样在坐地铁、坐公交车,同样在租房、用水、用电,城市已经为此付出了成本。给农民工城市户籍,城市还能多付出什么呢?20世纪50年代,一个农民进城做工就完成了城镇化,80年代,一个农民考入大学,就成了城市人。今天的农民工比当时的农民更接近城市,怎么会有困难?我看没有。

  现在农民工融入城市最主要有两个障碍:一个是就业,一个是户籍。户籍方面,正如李老师所谈的,不只是户籍本身的问题,其实是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福利制度。在我看来,户籍增加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本,使他们没办法融入体制内。哪怕他们在单位工作几十年,也没有资格分到房子,子女入学要交赞助费,享受不到单位人的各种福利,体制内外的界限是农民工难以跨越的鸿沟。

  主持人:现有户籍制度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那么,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能不能取消户籍限制?

  朱启臻:破解农民工融入城市难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城市和乡村人口的双向自由流动。我们要学会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人为地去限制或者促进。不要限制农民工来城市就业和定居,来了能留下,他自有生存之道;如果生活不下去,他会流动到二线、三线城市。

  当然,推进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改变户籍的问题,必须理顺城乡关系,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城镇化必须以产业的合理布局为前提,没有合理的产业布局,就没有人口的合理流动。目前的中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就业机会,没有支撑产业,也没有创业渠道,就不可能吸引农民工来此就业,也就没有城镇化。我们的大城市总是不嫌自己大,什么产业都要发展,摊子越摊越大,导致城市病。这是农民工越来越集中到大城市的原因。不同层级的城镇应该有准确的功能定位,这方面我们存在严重的问题,制约了城镇化的有序推进。

  李培林:虽然农民工融入城市难的症结比较集中,但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取消户籍制度,因为要提高几亿人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目标,都是需要钱的。国家的钱还是少,得衡量用到哪里。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农民工融入城市必将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今后要逐步解决问题,关键是提出合理的路线图。我们的“十二五”规划要让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镇,但对转移进城镇后没有规划。所以在制度规划上,要让农民工享受平等的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就是,逐步弱化和切断户籍与社会福利的联系,把农民工应该享受的一些城市福利逐项落实下来,而不是用简单取消户籍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还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逐步放松大城市的户籍限制。可以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国籍管理制度,明确申请户籍的指标。比如农民工在某个城市连续工作若干年,工作稳定,有固定的住所,无违法乱纪行为,就可以申请当地户籍,让农民工有盼头。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