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让青春“可口”
2012-04-27 15:30:00  来源:《时事报告 职教版》2011-2012学年02期
 

◎匡文波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青年是最重要的推动者和使用者。1987年,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一群青年科学家,在北京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进入互联网的序幕,也结下了青年的网络情缘。截至2011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5.13亿,手机网民3.56亿,互联网普及率38.3%,其中10~19岁的青少年网民就占了27.3%

  100小时,有网络不孤单

  19985119-1513时,100个小时中,英国微软实验室做了一个“网络生存实验”。4间独立的小屋里分别“关”着4名志愿者,只穿着浴衣,又冷又饿。主办单位发给每人一张存有500英镑的信用卡,要求他们只能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去获得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东西。

  青年报纸编辑格林是其中的志愿者之一。作为一名电脑爱好者,对于被“困”在小屋子里,他看得非常平淡。第一个25小时里,他在网上购买了许多礼品,准备回去后送给自己的亲友,还为去北爱尔兰的旅行预订好酒店。他试图从网上看日出、日落,结果没能如愿,这多少使他有点失望。第二个25小时里,他开始与人下棋,结果与一名职业棋手打成平局。第三个25小时不太顺心,下棋屡败,他开始厌倦下棋。在最后25小时里,他干脆疯狂购物,上网聊天,结果交上了“桃花运”。他结识了一个挪威女子,并且相见恨晚,还相约在“获释”后相见。

  这个实验发生在14年前,当时,微软实验室只是想告诉人们,网络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年,网吧、家庭电脑,刚刚在中国扎根不久。然而,14年后的今天,却有不少学者尝试着去做另一个反向实验——无网络生存实验——想方设法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可见,网络已经无处不在,并且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随着手机智能化后,网络又被我们“揣”进口袋。我们走到哪儿,网络就跟到哪儿。依赖网络出现的物联网更是让万物相连,机器也有了大脑,并通过网络与人对话。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