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创建有“德”之城
2012-06-20 14:10:00  来源:《时事报告》2012年06期
 

◎ 张 鑫 向继贵

  过苏通大桥往北,就到了素有“江海明珠”美誉的江苏省南通市。从张謇先生在家乡南通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至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开近代中国风气之先的城市不断进行着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一面面城市形象广告悄然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荣耀,而“全国文明城市”则是其中最夺目的一块。

  “文明城市一定是有‘德’城市!”

中共南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大卫看望慰问志愿者

  南通市委副书记陈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南通牢牢抓住这个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并以此为契机,发掘和推广普通人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道德情操,让 “凡人善举”为人们树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道德标杆,打造了全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南通品牌”。

  崇文厚德的文化根基

  时事报告:南通是全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老典型,时至今日,南通的道德典型仍旧层出不穷,它的生命力为什么如此之强?

  陈斌: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谈到南通深厚的文化积淀。南通自古就有“崇川福地”之称,在这块古老而鲜活的土地上,远在约公元前4000年,南通最早的先民青墩古人在长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融开拓性、开放性于一体的青墩文化。历史上这里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之作和逸闻趣事;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教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等文化名人也为南通历史文化增色添彩。南通人的杰出代表——清末状元张謇,提出“父实业、母教育”的口号,在南通兴办实业、教育等社会事业,为南通历史上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成为倡导中国现代文明的先驱。

  崇文厚德是南通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优秀品质得到进一步发扬,各类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具有时代特色。如上世纪60年代产生了一心为公的全国劳模市运输公司工人马富,70年代产生了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全国劳模平潮饭店经理朱骅。进入新世纪,南通文化更赋予了这座现代化城市蓬勃朝气。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是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根基;而这些道德典型,又是这种文化积淀的延续、传承和发展。

  “凡人善举”引领道德风尚

  时事报告:南通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注重把 “凡人”选树为先进典型,是基于什么考虑?

  陈斌:我们感到,这些来自基层、来自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平凡中见伟大,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更加易于使人们受到感召。我们在选树先进典型的过程中,不追求轰轰烈烈,不追求“高、大、全”,始终把目光聚焦于基层的广大干部群众。我市自1986年以来评选出的500多个先进典型中,90%以上是没有行政职务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多的平民英雄登上报端、现身荧屏,强化了模范的引导作用,使文明创建工作具体化、人格化、生活化。

  时事报告:“凡人”典型选树的标准是什么?

  陈斌: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与时俱进地推出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针对社会上拜金主义现象,及时推出捐资助学不留名的“莫文隋”(莫问谁)群体,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针对城市居民邻里关系日渐淡漠,推出了为楼道内居民义务掌管钥匙促进楼道居民感情融洽的“钥匙奶奶”;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选树了自己垫付启动资金带领全体村民致富的“草莓书记”叶剑生;针对自然灾害发生全国人民伸手支援奉献爱心,选树了家庭困难靠磨刀为生却用零钱捐款的吴锦泉老人,等等。

  最近,94岁高龄的南通通州区金沙镇离休干部宋英捐款百万、建立慈善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老党员的事迹,是精神文明“南通现象”的又一典型,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生动实践,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正在全市范围推广学习。

  时事报告:如何放大“凡人善举”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

  陈斌:我们针对不同典型的特点,综合运用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理论研讨、巡回宣讲等多种手段,扩大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引导广大群众由感动、钦佩到群起效仿,产生了先进典型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的“滚雪球效应”:17年前,一个扶危济困不留名的“莫文隋”出现后,南通无数“魏群”(为群)、“任友琴”(人有情)不断涌现,江海志愿者由成立之初的34人发展到13.6万多人,“爱心邮路”由1条变成了609条,“无红包医院”由1家变成了195家,支教群体由第一批的33名教师发展为1100多名……

  时事报告:道德是自律,但自律是以他律为必要前提的。南通在道德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约束性办法?

  陈斌:南通市以人们十分关心的、影响力较大的人群、行业为重点,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行风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对象,以“官德”、“商德”、“医德”、“师德”建设为抓手,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岗、在行、在状态”;另一方面,把一些基本道德要求融于有关法规和具体政策中,依靠制度的力量对发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制裁,从而增强道德约束的权威性。这方面,南通市尤其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示范作用。去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针对领导干部道德操守问责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示范作用。

  道德建设结经济硕果

  时事报告:您如何看待道德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陈斌: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南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传统的“纺织之乡”,在发展中较早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南通人的生活还是比较殷实的,生活质量也比较高。“仓廪实而知礼节”,南通市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使“南通现象”的延伸、扎根有了牢固的支撑和厚实的基础。

  “南通现象”的产生对南通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通收获的不仅仅是城市和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更是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知名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德的力量”已成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推手”。

  时事报告:如何理解“无形推手”?请您举例讲一讲。

  陈斌:几年前,一名外商前来考察投资,当得知南通影剧院多年来一直敞门入场,秩序井然,当即决定在南通投资办厂。台塑集团子公司在南通有个生产基地,10多年间,公司目睹了南通市民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规定所有在大陆的投资项目,都要在南通招收骨干员工。公司负责人说:“南通人文明素质高,能吃苦,讲诚信,这正和我们的企业文化相吻合。”

  如今,南通经济发展速度已连续数年保持全省领先,许多原来在省内落后的指标,都跨入了先进行列,利用外资跻身全国前十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长三角和全国前列。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南通全面重返江苏第一方阵,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0.22亿元,同比增长12.1%,首次入选福布斯“2011中国大陆城市创新能力20强”。

  时事报告:感谢您接受我们专访,祝愿南通人民在这座大爱之城生活越来越幸福!

  陈斌:谢谢!欢迎你们常到南通来。

责任编辑:王志才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您正在阅览的是